正火與淬火的區別:兩者的冷卻速度不樣,正火慢,淬火快。
正火:又稱常化,是將工件加熱至Ac3(Ac是指加熱時自由鐵素體部轉變為奧氏體的終了溫度,般是從727℃到912℃之間)或Acm(Acm是實際加熱中過共析鋼完奧氏體化的臨界溫度線 )以上30~50℃,保溫段時間后,從爐中取出在空氣中或噴水、噴霧或吹風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細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勻化。正火與退火的不同點是正火冷卻速度比退火冷卻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組織要比退火組織更細些,其機械性能也有所提高。另外,正火爐外冷卻不占用設備,生產率較高,因此生產中盡可能采用正火來代替退火。對于形狀復雜的重要鍛件,在正火后還需進行高溫回火(550-650℃)高溫回火的目的在于消除正火冷卻時產生的應力,提高韌性和塑性。
正火目的:
(1)去除材料的內應力
(2)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
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溫度,保溫段時間,使之部或部分奧氏體化,然后以大于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后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鋼的剛性、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種鋼材的鐵磁性、耐蝕性等殊的物理、化學性能。